新时代改革开放 > “一把手”谈改革 > 正文
丹阳市委书记王成明:聚改革攻坚之力 赋创新图强之能
  来源:江苏政研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是撬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杠杆,是推动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动力保障。近年来,丹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省市委改革决策部署,紧扣“智造名城、运河明珠”目标定位,围绕“镇江一流、全省进位”工作要求,坚持扬发展之势、扬创新之帆、扬实干之风,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闯急流、过险滩、破藩篱,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着力构建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赋能增效。

实体经济是发展之本、强市之要。历年来,丹阳市坚持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不动摇,调优发展路径,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打造富有特色、活力迸发的产业发展高地。

持之以恒推进产业转型。深化产业转型提质、升级培优行动,推动“4+3+1”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以集群之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汽车零部件产业以新泉股份、万象汽车为龙头,推动工艺优化、质量提标、产业补链,加快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眼镜产业在做强配套、提高品质、延伸链条基础上,加快VR、AR等产业布局,抢占元宇宙新赛道,推动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多元化转型;大健康产业发挥医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作用,持续优化体制机制,依托生命科学产业园、国药平台等发展平台型经济、集聚上下游企业,全力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家居等其他优势产业,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全力做大产业链能级。

锲而不舍攻坚项目建设。深化“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建立“1+8+N”招引体系,组建北京、上海、深圳、温州、苏州五大驻点招商机构,发挥丹阳发展促进会及各地分会作用,整合专业机构、地区商会、乡贤资源等多元力量,优化招商机制,建强招商队伍,全力推动百亿级、50亿元以上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聚焦项目进展慢、周期长等问题,打造驻点“招商先锋团”,选派“红色代办员”,组建项目“战地服务队”,加快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同时,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四端”“六联”联动审批管理机制,全力提升项目的成熟度、贡献度。

久久为功做强园区载体。健全“二区四园”机制,推进政经分离、区域共建、板块共享等制度改革,探索财税分成、“飞地”共建模式,持续扩大重点园区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两区四园”产业集聚优势和空间布局优势,加快园区整合提升,强化区域稳评、文评、环评一体推进,全力实现“地等项目”。完善从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园区的项目流转配套机制,全力打造项目萌发成长的温暖沃土、起步腾飞的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是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丹阳市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县域综合创新体系,不断突破高质量发展瓶颈,提升产业和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成功入围国家级创新型示范县(市)。

突出企业第一主体。集聚科技研发、创新孵化等高端要素,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成功入选省首批“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强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大力实施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创新型企业倍增“三大计划”,推动13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生力军”。

聚焦人才第一资源。坚持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健全市委“定期议才”制度,优化“丹凤朝阳”人才计划项目评价机制,持续打响“丹心惠才、凤鸣朝阳”品牌,最大程度导入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深化产学研融合,率先探索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先后打造鱼跃医工交叉等7家省级创新中心,促进一批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强化载体第一支撑。积极策应G42产业创新走廊,深入推进慧创脑科学长三角技术创新中心、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实行重点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全力突破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技术瓶颈,推动一批应用型科技成果加快落地。

民之所盼,改革所向。丹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人民群众“身边事”“关键事”,有力有序推进民生改革、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健全惠民利民体系,让群众更舒心。坚持发展为民、一心为民,强化货运司机权益保障,构建形成“行业党委+网格化党支部”特色做法,相关经验获中组部、交通运输部肯定,并在全国推介推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探索建立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构建富民强村“五联”模式,农村群众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联四治四美”机制,一镇一试点推进村庄集聚提升行动,农房改善“花园实践”成为全省首个跨行政村置换宅基地的审批建设项目,农村群众居住环境持续改善、生活更加美好。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更顺心。面对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立“齐梁卫生基金”,建立专家门诊(工作室)141个,推动人民医院创成三甲医院,实施区域检验检测一体化,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不断增强。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深化集团化办学机制,创立“相伯教育基金”,“智慧教育评价改革”成功入选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域,丹阳教育特色品牌不断彰显。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让群众更安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构建安全生产隐患问题整改闭环机制,全面推进智慧消防、智慧用电、智慧用气全覆盖、通过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聚焦房地产、信访等重点领域,健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预警及联动化解机制,有序实施“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巩固提升年”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面对发展之难、改革之困,丹阳市始终厚植担责尽责、敢为善为的使命情怀,创新开展“与敢为者同行”专项行动,以顶格标准、满格状态、真格措施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着力激发攻坚克难之志。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激发担当作为之志、凝聚以学促干之力、破解改革发展之难,建立激励干部敢为“418”保障体系(即开展“护航”“撑腰”“暖心”“淬火”四个专项行动,建立“敢丹当”攻坚事项治理一个机制,实施鼓励“干部敢为”八项措施),打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暖心回访、提升赋能“组合拳”,为干部干事创业解开思想包袱、解除后顾之忧。健全干部实绩评价机制,明确推荐提拔资格条件“15条”,在全省首创干部“政治体检”基础上,综合运用日常、专项、任前等数据研判,用“干部敢为善为指数、群众评价指数、干事辛苦指数”科学考准实绩,让干部放手作为、大胆成事。

着力匡正干部敢为之风。坚持“干”字当头,深化“效能突破年”行动,开展啃难题“淬火行动”,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着重解决干部推诿扯皮、拈轻怕重等现象,持续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以过硬作风推动丹阳高质量发展。大力选树“十佳公务员”“严实和谐好干部”等先进示范,及时奖励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提拔使用一批历经锤炼的“先锋铁军”,把敢想敢干、求真抓实的干部用起来、树起来,持续涵养竞相干事的浓厚氛围。

着力健全长效落实之制。围绕狠抓攻坚落实,建立市委主要领导每周一部署安排计划、每周六调度重难点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实施“清单化、项目化、制度化、闭环化”工作方法,健全“可量化、可考评、可奖惩”制度体系,构建形成领导带头强攻坚、市镇联动抓落实、万众一心干事业的良好工作氛围。围绕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重点民生实事及历史遗留问题等,精心选立年度十大“敢丹当”攻坚事项,健全动态跟踪、定期通报、提示提醒、现场督查“四项机制”,持续加压推进,确保与“敢为”大局同频共振。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随着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问题格外难解,面临的硬骨头异常难啃。我们必须传承发扬好“至诚至精、创新图强”丹阳精神,强化改革意识、增强改革担当,扬发展之势、树敢为之风、提善为之能,奋力走在改革发展最前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行稳致远、活力奔涌。

(原稿刊载于2023年第30期《改革参考》)

作者|王成明(中共丹阳市委书记)

责编:王语涵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