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改革开放 > 政论大片 > 正文
汇聚“得风气之先、成率先之势”的强大动力
  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经验

□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位,道出了时代和人民的呼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广大干部群众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人民的关怀厚爱、对江苏发展的殷切期望,以履职担当的实际行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努力交出了一份不负伟大时代、不负巨大关怀、不负殷殷重托的新答卷。江苏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活实践清晰地表明,进入新时代,江苏在改革的征途上不仅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有力地推进了各项事业发展,而且积累了汇聚“得风气之先、成率先之势”的探索经验,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贡献了江苏智慧、江苏力量。

坚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江苏这片热土,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亲临江苏考察,亲自为江苏发展把脉点穴、指航定向,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为我们擘画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到地方调研就来到江苏,强调坚守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发展等六大工作;2020年,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光荣使命;2023年1月19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宣布:在江苏参选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瞬间,这一喜讯沸腾大江南北。半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苏考察,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明确要求江苏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殷殷嘱托,重若千钧。习近平总书记的“江苏足迹”,已成为8500万干部群众的幸福记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望,已化作全省各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江苏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首要之处是思想上入脑入心,根本在于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主题教育期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深切关怀。省委常委会带头开展大讨论,对照“深入思考总书记对全国面上普遍要求的,我们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走在了前列”“先对江苏提出来的,我们在实践中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起到了为全国发展探路作用”进行深入研讨,引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在省委带动下,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大讨论,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碰撞思维、交流体会、查找不足、明确思路。通过广泛深入的大讨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一以贯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深厚底蕴的高度称赞,对江苏在全国大局中重要地位的深刻洞察,对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要求;与时俱进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适时赋予江苏新的重大定位、重大使命、重大任务,深切期许江苏在前进道路上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感恩奋进,关键在于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战略考量、深远用意、实践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决扛好重大责任使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新时代,江苏上下、千行百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在改革开放这条“必由之路”上勇毅前行。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紧密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一系列举措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成江苏改革发展的蓬勃动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纵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立基人民”的意蕴始终贯穿其间。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开宗明义地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清醒地意识到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根本推动力量。因此,要把坚持人民立场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底色。改革开放之所以能顺利启航,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不断推进,就是因为我们党充分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回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江苏始终牢牢坚持人民立场,依靠人民推进改革、深化改革。

紧扣“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的要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其现实利益诉求。能不能回应群众关切、满足群众利益,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不仅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进入新时代,江苏着眼于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呼声,立足从满足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转化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深刻变化,坚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领域改革,着力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医疗卫生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也是群众期盼较多的领域。江苏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入手,推动医疗设备从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传统的“老三样”向血气分析仪、四维彩超、螺旋CT等先进医疗设备更新升级,推动看病就医方式试点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疗服务,33条富民举措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一系列举措让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领域有了更多的满足感、幸福感,各项健康指标有了长足进步。

掌握“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密钥。人民群众的意愿不仅反映社会发展趋势,而且蕴藏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表明,群众参与是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密钥。只要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江苏深刻领会这一论断并用之指导实践。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江苏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推动各地顺应“四化同步”发展规律和乡村振兴要求,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千万农民的参与下,一大批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充满活力的幸福家园正在江苏广袤大地上不断呈现。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回望江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正是激发出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我们才有底气“为全国探路”。展望未来,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要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

树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导向。“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改革的目的同样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生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我们党的初心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动力、出发点。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面对这些变化,江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实现为人民而改革。为打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江苏实施“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交易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3550”改革,推出“一次不跑、事情办好”的“不见面审批”服务,推行经营主体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设立、变更、注销、歇业的“全生命周期”登记注册业务。为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全面推广。此外,还积极推行“公租房货币化”,创新“医养融合管理服务新模式”,近年来,江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改革,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发展带来的成果。2023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32万元和3.0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7∶1。这些“民生账本”清晰地表明,沸腾在江苏大地的改革,不仅有“速度”而且有“温度”。

坚持种好国家改革“试验田”

开展试点试验、提炼经验规律,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从改革早期破题到步入深水区后的攻坚突破,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江苏被党中央赋予“为全国发展探路”之责,在国家改革大局中承担一系列试点试验任务。实践证明,江苏勇当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的示范,既有力支撑了自身现代化建设,也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胸怀国家使命,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赋予江苏改革试点任务,本身就蕴含着江苏要为全国探路示范的鲜明指向,要求江苏树立大局观、全局观,种好国家改革“试验田”,辩证处理全域与一域、试验与推广的关系。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国家布局中,江苏在全国率先推动国有和集体混合权属不动产登记发证、率先开展用地用林合并审批试点,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进入完善期的条件下做出增量贡献。在实施自贸区战略的国家布局中,江苏自贸区紧扣产业所需,在全国率先探索覆盖生物医药“研发+数据+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的开放创新制度支持体系,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示范。在区域一体化的国家布局中,江苏积极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面向全国的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探索一体化制度安排,以更多“全国首创”服务国家大局。

直面壁垒障碍,改革攻坚引领前沿突破。伴随改革的纵深推进,前期具有“帕累托改进”效应、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江苏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率先发展也必然率先遭遇障碍瓶颈。党中央赋予江苏改革试点任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探索如何以改革“硬招”来推动前沿突破。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人工智能等科技变革推动知识产权进入“范式变革期”的情况下,知识产权保护复杂性、挑战性前所未有,江苏作为全国唯一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和首批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推出“专利+著作权”混合质押模式等一批创新举措,有力推动江苏知识产权高地建设和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面对服务业领域存在的堵点痛点,江苏率先启动省级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南京市先后开展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业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突破,为江苏乃至全国服务业突破瓶颈制约提供了改革示范。

彰显品牌价值,强化优势打造改革标杆。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在改革上集中体现为创造一批彰显江苏优势、富有推广价值的改革标杆,形成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品牌。进入新时代,江苏注重结合自身所长,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先行突破,形成品牌。在全国较早建立了领导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制度,牵头联系涉及面广、推进难度大的改革项目,省、市、县三级领导每年联系的重点改革任务都在2000项左右。加速政府“瘦身”,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不见面审批”的改革品牌成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突出优势并在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出台科技改革30条,率先启动制造业智改数转,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红线、率先建立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首创“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和“绿岛”建设,为生态“留白”,让新时代“鱼米之乡”绿意更浓。率先出台《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率先制定全国首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性法规,人文江苏的时代底蕴愈加醇厚。

坚持统筹推进高水平开放与深层次改革

扩大开放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改革措施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触及的深层次矛盾也越来越多。唯有通过高水平开放解放思想、破解障碍、拓展空间,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鲜明优势,着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着力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以开放的主动赢得深层次改革的主动。

立足“更大范围”,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开放不仅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更应高度重视对内开放。进入新时代,江苏以“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感全面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沪浙皖协同联动,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落地落实,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依托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加强与沿江中西部省份共建产业基地,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的同时,以“1+3”重点功能区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苏锡常、宁镇扬、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让省域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对外开放方面,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江苏以共建“一带一路”统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不断强化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优势。在继续做好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在经贸领域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对接,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位居全国首位,“新三样”出口规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证出口货值均居全国第一。

面向“更宽领域”,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开放型经济大省的时代职责和历史使命。进入新时代,江苏充分发挥实体经济的突出优势,以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为总抓手,汇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持续推进“1650”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让开放激发江苏制造业新动能。江苏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布局重镇,一大批高质量制造业外资项目,让江苏在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电子产品等新兴产业领域走在前沿。在继续扩大制造业开放的同时,江苏还特别注重把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作为开放的重点。2022年9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数字贸易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推进优质企业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增量扩面。2022年7月,南京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加快制度型开放探索,在科技、金融、数字等服务领域先行先试。在农业领域,以连云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为载体,主动搭建农业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开放型农业发展。

瞄准“更深层次”,高水平推进自贸区建设。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我国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又是承担对外开放的“压力池”。自2019年8月挂牌设立以来,江苏自贸试验区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定位,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批含金量高、受企业欢迎的制度创新成果。截至2023年底,国家明确的改革任务,江苏自贸试验区落地实施率超98%,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近400项,其中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质态得到明显提升。2023年,江苏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1.7万家,完成外贸进出口近4700亿元、约占全省9%;实际使用外资17.4亿美元、约占全省7%。开放型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同批自贸试验区前列。

坚持以系统集成思维形成改革合力

随着改革进入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江苏坚持系统思维,顺应改革大势,以集成改革汇聚强大改革合力,成为新时代江苏改革的新特征。

聚集特色板块,全域探索实施集成改革。依托有条件的区域开展全域性集成改革探索,可以发挥设区市、县等功能,形成改革攻坚的聚合力。作为全国领先的发达县域,工商基因活跃、实体经济发达、创新潜力巨大的江阴,从2017年起先行一步探索县域集成改革,推出县域集成改革和县域治理体系创新一揽子方案,当前改革的集成叠加效应加速释放。被省委、省政府赋予开展“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任务的宿迁,通过制度集成创新提升改革整体效能,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领域推进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实现对传统“四化”路径的超越,打造了相对欠发达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宿迁样本”,为全国同类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徐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都体现了以集成改革促发展转型的思路。

聚焦重点领域,全链探索实施集成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或重大任务涉及面广、高度复杂,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实施系统性集成改革,在量的累积中逐步打通质的跃升的通道。江苏在全国最早提出创新型省份建设,转向创新型经济起步早、成效显著,但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结合等方面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为此,江苏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为重点,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条件与创新生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江苏围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全局着眼、多点发力,系统推进法治建设、制度变革与政策创新,在生态容量、空间资源等方面探索“总量控制、动态调整,阶段评估、终身负责”的治理机制,探索构建适应美丽江苏建设要求的制度集成方案,成为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有效制度与治理支撑。

聚焦关键主体,持续探索实施集成改革。进入新时代,江苏之所以在率先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跃升,关键在于充分释放了各类经营主体所蕴藏的巨大活力与创造力。江苏为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塑造市场正向预期,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敢于创新创造,通过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获得发展。为充分激发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广大民营主体的动力活力,江苏动态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累积性的集成改革之势,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优化服务水平、加大要素供给、强化权益保障的基础上,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开展重大技术创新,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组合动力源。

(执笔人:夏锦文 陈朋 吕永刚 王树华)

责编:马丽花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