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改革开放 > 盐城 > 正文
盐城:向新提质 打造“创新之核”
  来源:盐阜大众报  

□记者 曾浩然 见习记者 刘景文

服务器高速运转,数据资源正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不断“流动”。过去一年,大数据产业园创成全市首个省级数据中心产业示范基地,入选省软件名园培育库,参与建设的全省首家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交易额累计超过16.5亿元。

新石器无人车已成为第一个完成无人车商用化落地、第一个形成完整技术闭环、第一批实现海外交付的中国无人车科技企业。智芯达在新型显示领域填补3D溅镀技术空白,摆脱国外技术封锁……新型显示产业中试基地已经迎来大批科创企业入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江苏晶焱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面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直流发电技术及其关键装置;金风前沿技术(盐城)研究院定位行业前沿技术、核心技术的研究探索,正着力推动“0.5”至“1”的突破。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内,一场能源技术革新正悄然进行。

产业向新,发展提质。作为全市最年轻的板块,盐南高新区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城市活力中心和创新要素集聚中心“双重特质”优势,以“创新之核”激荡“发展之能”,不断推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成势见效,高层次创新平台落地发力、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扩容、高质量创新成果竞相绽放。

数据赋能 培育新动能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去年超25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70%,大数据产业链在全市23条产业链中增幅排名前列。数据规模不断扩张,算力需求随之激增,“双碳”背景下如何实现算力能耗更低、效率更高,是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新的命题。

盐城并行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搭载的第三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位列2023中国HPC TOP100榜单第8位,为大数据产业园的高能级设备算力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目前,我们超算产品的整机峰值算力达1.4亿亿次每秒,相较于传统数据中心,我们中心资源消耗更少、能源利用率更高、运维水平更强。”盐城并行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黄卉说。

爱斯特水产养殖场的螺旋式增氧装置自动运转,成群的草鱼在水中畅游,水鸟盘旋而下掠起清亮的水花。现实中灵动跳跃的“水上农耕图”此时正以数字化全景方式呈现在40多公里外的大数据产业园内的一面电子大屏上,温度、水质、鱼类生长状况等关键指标实时显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通过搭建渔场精细化三维模型,可以做到自动投饵、增氧、给药等,极大提升传统水产的养殖效率。”大数据产业园管理办经发科科长姬兰香表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化管理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成为园区众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的区别是什么?”“数据资产如何估值?”面对提问,市数据资产运营服务中心的“盐小数”模型迅速给出回答。“中心以公共服务、流通交易、生态集聚平台为定位,积极开展‘数据要素X’‘人工智能+’场景实践,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数据资产运营服务生态圈。”市数据资产运营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目前已经实现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全流程”、数据资源服务“全汇聚”、安全合规监管“全覆盖”。

产业为基 开辟新赛道

走进江苏大陆智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设备开足马力高效运转,各个环节有序衔接,实验和调试区内,光伏清洁维护机器人、“捕鸟蛛”系列机器人底盘等产品正进行着极限性能实验和功能开发调试,确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稳定可靠。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大陆智源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路线,不断推动机器人底盘和产品创新,涵盖安防、光伏、保洁、物流、农业等多个领域,为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江苏大陆智源科技有限公司厂长刘勇介绍,公司还积极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特种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

“大陆智源非常重视本土研发与产业基地建设,在盐城设立了机械设计、硬件自动化、软件算法等多个研发部门,实现研发、实验、生产一体化。近3500平方米的特种机器人生产和产业化基地内,设有全地形机器人底盘的研发测试总装生产线和核心零部件生产线,可以支持产品的快速研发和量产。”刘勇说。

新型显示产业中试基地前身是以家具生产、机械加工、服装家纺等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构港工业园,以“园区焕新、产业向新、人才创新”理念改造提升存量老旧厂房10万平方米,已新入驻优创光电、智芯达等智能制造企业,建成千级洁净车间5万平方米,引进各类全自动产线设备超10亿元。

基地聚焦新型显示产业,以“零件+模组+终端+高端装备”为主线,按照“以屏为媒,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加强中试能力建设,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公司已在盐南高新区建设工业设计、物联网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实验室,设立移动产品、智能座舱、智能产品研发中心,后续在中试基地转移转化项目不少于6个。目前公司总共有15条生产线,通信、显示模组、摄像头等各类组件年生产量大约在5000万件。”优创光电科技(盐城)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韩松林说。

科创引领 塑造新优势

当前,远海风电汇集与输电工程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离岸50公里以上的传输难度大,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造价居高不下等问题。这是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江苏晶焱实验室要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上网”目标亟需突破的技术壁垒。而他们选择的全直流系统解决方案,优势较为显著,可减少电能转换环节,降低设备与线缆成本,提高传输效率,并提升系统稳定性。

“由于转换效率的提高,按照一台10兆瓦风电机组每天8小时满发来计算,采用全直流技术路线后,一台风电机组每天可以多发800度电。”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卢俊龙博士介绍,2024年,研究团队将在直流变换模块的基础上,研制出5兆瓦或10兆瓦风电机组中压直流变换器整机,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全直流发电技术产业化进程。

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以上,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海上风电规模接近全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

科创生态体系的构建是保障产业园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盐城完备的产业链对我们的项目产业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的关键设备中,超过一半的配套部件由本地厂商提供,这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研发工作。”卢俊龙博士举例说,与团队重点合作的企业金风科技就在隔壁楼栋,不出园区就能实现技术上的无缝交流,还能在当地实现技术转化。

“我们在项目引进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产业链上的协同性,江苏晶焱实验室和金风前沿技术(盐城)研究院协同助力风电科技创新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园区将全面剖析产业发展前沿技术,聚焦风光氢储碳、海洋经济和现代农业等核心领域,布局七大科创中心,按照“一楼栋一主题,一主题一产业,一产业一生态,一生态一示范”的发展理念,将上下楼做成上下游、一栋楼串成一条链、楼与楼融成生态圈,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完善和创新生态形成。

责编:张苏宁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