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江苏省2024年市(县)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公示名单”发布,“徐州市城市安全智能技术产教联合体”榜上有名,这不仅为我市加速打造“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安全智能技术”等示范基地提振信心,更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我市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徐州是职业教育强市,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市教育局围绕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目标,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快构建适应产业升级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大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业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教随产出,产助教强,是现代职业教育深层生成逻辑,也是产教内在良性互动的动力之源。
今年1月,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公司共建的“华为ICT(信息通信技术)学院”成功落地。校企双方以该学院为平台,在信息化建设、科研、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师资培训、就业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共同为ICT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据了解,华为ICT学院的成立,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产教融合特色校的举措之一。去年9月,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学校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近50家单位参与组建的“徐州市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教联合体”正式入选为江苏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
“专业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芳儒介绍,学校在规划专业时,紧密对接江苏省10大支柱产业、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确保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相匹配。“我们通过对接产业集群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分析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映射关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部部长侯亚合表示,学校通过撤并淘汰供给过剩的专业,调减就业率低、职业岗位减少的专业,增加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不断优化成目前的专业群布局,真正做到了“围绕产业办专业”。
我市出台《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面向职业院校设置专项引导资金1亿元用于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高效推动产教融合持续纵深发展。2023年度,我市获批五年制高职专业10个,新增招生计划600个;获批省现代职教体系中—高/本贯通项目73个,招生计划2485人,占全省现代职教体系招生指标(17353个)14.32%,居全省第一;推进职业学校达标创优,成功创建省级优秀中职学校6所、优质专业36个。
构建企校双赢新格局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其自身成长规律。今年5月,在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暨劳模工匠产业导师“薪火工程”启动仪式上,我市公开聘任孟维等20名劳模工匠担任产业导师,遴选徐工集团等10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2023年市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授予王智远等30位学生为徐州市首批职业院校“未来工匠”,系统构建企校发展联通、需求互通、资源融通的双赢合作格局,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和服务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市赛海选,省赛集训,转化引领”的教学大赛组织模式,近5年教学大赛成绩稳居全省前列。2023年省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6项。获奖比例80%,远超全省60%的平均值。建立“三纵三横”立体化的中职教师培训网络,通过“省(国)、市、校”三级培训,确保培训对象全覆盖;划分“基础课、专业课、特设专项”三类培训,确保培训内容全覆盖。丰富的培训“套餐”极大地满足了全市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需求。目前,已在全市立项培育35个市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评选24个市级教学创新团队。自2020年启动市级“职教名师”评选工程,两批共评选17位市职教名师,62位市职教专业带头人,100位市职教青年优秀教师。
探索综合育人新模式
在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巴特机械产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教师李道品正带领学生利用数控加工中心学习现代模具制造课程。记者了解到,学校新成立了徐工农机产业学院、巴特机械产业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组建6个技术应用和服务团队,配套建设7个校内技术服务产学研中心。逐步构建现代学徒制、校中企、企中校、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亮点项目,全方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10个产业学院充分体现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建专业、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共商发展的‘五共’原则。”徐州经贸高职校教务处副处长丰欣欣介绍,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整合资源、分担责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专业课程资源、实践教学平台、1+X证书考培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重点支持加工制造类特别是焊接技术专业建设。近两年新增焊接技术专业8个,招生828人。投入1670万元建成淮海经济区健康养老实训中心,成功获批国家家政服务业“领跑者”城市。对接我市八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战新产业的相关专业,培养规模占全市职校生总数的75.4%。2023年农民“双提升”培训28237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2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两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双高计划”,创建省领航计划学校4所、省优秀学校6所、现代化学校10所、优质特色学校7所、智慧校园10个,现代化专业群42个,现代化实训基地36个,累计争取省级项目专项资金超过2亿元。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对接战略新兴产业、覆盖淮海经济区的5大淮海职教集团、5个公共实训平台、5个急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10个现代学徒制项目、9个企业学院、15个特需专业、22个现代化专业群、40个产教深度融合平台,校企政行同向发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