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改革开放 > 苏州 > 正文
张家港在全省率先探索水权交易新模式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记者 洪叶 吴琼

近日,张家港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设立县域“用水指标集中池”,这一创新举措入选江苏省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清单。为此,记者8月6日赴张家港采访,见证了水权买卖双方在市水务局会议室第一次见面。

水权交易不是一个新词,自江苏推进用水权改革以来,水权交易在全省“遍地开花”,为经济发展澎湃出强大“水动力”。但是张家港的买卖双方,原本互不相识,为何能成功实现水权交易?原来,与传统一对一的水权交易模式不同,张家港市建了个“集中池”,卖方向池子里“蓄水”,买方从池子里“取水”,推动用水指标顺利完成交易。

张家港市先后印发《张家港市用水指标集中池指导意见(试行)》《张家港市用水指标交易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明确全市新增项目坚持用水指标有偿申购原则,统筹建设“用水指标集中池”,采用用水指标“集中收储+分散配置”的交易模式,实现“调蓄”功能。

用水指标集中池机制建立以来,张家港市结合用水主体取水许可证延续审核等工作,科学开展用水绩效评估,鼓励用水户积极出让通过节水技改措施节约的用水指标,统一收储至集中池进行管理使用。

“近年来,华昌化工持续开展节水技改工作,先后实施了气化污水处理及配套中水回用、气化浓水分盐、循环水旁滤反冲洗水及净水站排泥水回收、全厂清下水减排改造等节水技改项目,年综合节水量达到484万立方米。”作为“卖方”的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水资源管理科科长张彬说,“市水务部门向我们宣传了用水指标集中池有关规定后,企业主动将节约出来的1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出售给集中池,获得100万元资金收益。”

“买方”江苏华炎炳麟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周国华表示,2023年,公司一个绿色循环产业链延伸项目落地张家港。项目利用报废汽车拆解件气化工艺生产蒸汽,经测算,用水需求量较大,每年需取水104万立方米。“知道要买用水指标,但短时间内也不知道谁有这么多指标,找谁买?去哪里买?在市水务部门的引导下,我们通过集中池顺利取得104万立方米用水指标。”

“按照此前惯例做法,开展取用水权交易需要供需双方自行寻找交易对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空间上、时间上以及供给量与需求量匹配难的现实问题,导致真正落地的水权交易量较少。”张家港市水务局副局长何继军直言,虽然不少企业通过节水技改节约出部分可转让的取用水指标,但由于与潜在新增取水单位在用水规模、用水时间等需求方面难以同步,顺利达成水权交易难度较大。供需双方难匹配,成为推动用水权交易的重要制约因素。集中池模式有效破解了常规取水权交易供需双方水量、时间难以匹配的问题。

再生水申购价格0元/立方米、地表水1元/立方米、地下水2元/立方米……记者注意到,张家港将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纳入用水指标集中池,并制定不同的收储及申购价格。

张家港是首批入围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的城市,也是全省唯一全市域、多领域探索再生水配置利用的县级城市。该市围绕地处长江大保护和太湖协同治理区域的区位特点,打造丰水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新样板——通过价格杠杆机制,形成再生水与地表水、地下水指标申购价格上的梯级差价,突出再生水的价格竞争优势,引导用水主体从用水成本角度自愿使用再生水,实现全市水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解决全市常规水源用水总量指标不足的问题。

从“点对点”到“点—集中池—点”交易模式的创新,是张家港深化用水权改革的重要举措。买卖双方不用联系、不需要见面就能“各取所需”,体现了张家港“用水指标集中池”“集中收储+分散供给”模式的优势,展现出灵活的资源调配能力与市场活力。去年以来,集中池已累计收储各类用水指标524万立方米,向有需求用水户有偿供应用水指标113万立方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确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下一步,张家港将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深化改革,推动建设与可用水量相匹配的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以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率利用推动张家港产业结构升级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指明了当前用水权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市推进水权改革指明了方向。”何继军表示,张家港将继续完善水权交易制度,一方面是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快用水指标交易平台建设,市发改、水务等部门协同探索建立完善指标交易市场化运行机制,制定相对灵活的指标交易价格标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另一方面是活跃水权交易市场,加强用水指标集中池政策宣贯和解读,挖掘符合用水指标收储的意向单位,规范开展可收储用水指标合规性认定,适时探索将公共供水(自来水)用水户纳入用水指标集中池管理,丰富集中池管理对象,活跃县域水权交易,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水权交易改革探索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责编:马丽花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