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改革开放 > 宿迁 > 正文
宿迁7.1万亩农田提档升级
  来源:宿迁日报  

■ 祁秋月

宿迁是传统农业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探索中,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是宿迁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宿迁针对承包地细碎化、分散化问题,试点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不断丰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集成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以前承包的地,东一块、西一块,大小不一,大忙时机械下不了田,使不上力,看得人干着急。”泗洪县青阳街道秦沟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国辉说,“今年就不一样了,联合收割机几个来回就能收完一块地,农民就轻松多了。”

自从青阳街道被确定为“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后,秦沟社区已有548户农户参与其中,将4386块分散小田整合为937块大田,整合土地面积达5017.6亩,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块田”的目标。

“我们抓住了改革的机遇,推动了土地耕种从低效分散到高效集约的转变。”一开始,陈国辉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小田变大田”相关政策和重要意义,无奈许多农户积极性并不高。“很多人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担心新分到的土地没有以前的好。”陈国辉说。

了解到农户们的想法,陈国辉带着社区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确认实际情况,探讨土地合并方案,在一次次民主议事会上,“小田变大田”的方案和理念逐渐被农户们接受并认可。

“田块太分散,打个药要来回跑几趟,并成大田就省事多了。”“变成大田以后土地流转租金更高,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农户们纷纷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国辉说,开展“小田变大田”,会对原本坑洼田块进行复垦平整,调整优化沟渠、灌排体系,铺设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改善种植条件,确保农户种植面积不减少、种植成本不增加、经营收益不降低。

从“不变”到“要变”,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转变的关键。对“小田变大田”区域,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了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工作,利用夏秋作物换茬有利时机,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指导各主体统一进行,建成规模化、宜机化条田。

科技赋能智慧“田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锦上添花。在泗阳县的“小田变大田”试点区域,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探索无人机“GIS”技术应用工作,建立“以图查地、以图管地”机制,即利用无人机进行拍摄,经过数据处理生成大比例尺、高精度的航拍影像图,结合农户意愿,对大面积区域分为农户自愿种植区域、大面积流转区域、种植大户区域等,为工作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地块信息溯源。“小田变大田”后,农户可以通过系统操作,查找自己原始承包地块信息,免去后顾之忧。

从“不变”到“要变”,改变的是大家种田的理念,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现在浇水施肥方便多了。”宿豫区仰化镇涧河社区居民石育盛说,高标准农田水渠配套建设把水渠通到田边,也铺了水泥路,农机使用更方便。

随着“小田变大田”工作推进,土地资源得到整合,耕地变多了,产量提高了。如何用好改革优势,让更多农户尝到“甜头”,涧河社区有妙招。

“我们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统筹管理运营社区资产资源,全面优化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莲藕套养小龙虾、黄蜀葵及优质稻麦种植,培育壮大高效农业,带动群众就业创业。”涧河社区党委书记朱冬流说,该社区今年将新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招引一批“三来一加”项目,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可以参与合作社分红,还可以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实现双份收入。

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小田变大田”面积7.1万亩,累计整合分散小田12.13万块,整合后土地溢出0.44万亩,试点地区分散小田减少80%,有效推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现代种植、农业机械、绿色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应用创造了更好条件。

责编:陈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