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
一块超大的屏幕,以GIS地图为基础,整合网格地图、视频监控、城市部件、业务图层等各类调度资源,汇总分析形成经济运行、社会民生、城市运行等动态指标……这是南京市“一网统管”平台,24小时全天候在线,对于需要跨部门协作事件以及突发性公共事件,做到实时通讯、指挥调度、高效处置。
作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南京将实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作为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牛鼻子”工程,以改革为牵引,一体推进城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着力推动数据赋能和实战化运用,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流程不断优化,“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一线解决问题”的预期效果逐步显现。
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直达”防汛一线
当前正值主汛期,防汛进入关键阶段。11日上午,江宁区江宁街道一网统管办负责人吴天正在检查最近安装的水位感知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近期,街道在铜井、陆郎、清修三地通江河流处安装了水位监测设备——‘液位计’,该设备通过雷达波测算水位高度,并将数据接入‘一网统管’指挥中心。平台便能够实时监测河道、水库等水位变化。当水位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时,系统便触发预警机制,在平台页面推送预警信息,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洪涝灾害风险,为防汛工作争取宝贵的应对时间。”吴天解释。
与此同时,江宁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数字大屏上,正清晰显示着该区河道水位、降水量、防汛物资等相关监测数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水位接近警戒线,‘一网统管’大屏就会收到预警信息,并及时推送到防汛一线,以便及时调整对策,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只是防汛,“一网统管”平台的应用场景已经覆盖到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江宁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已实现民生诉求和城市运行事件统一在“一网统管”平台运转,目前共汇聚“随手拍”工单2000余件,12345、消防警情、智慧防汛等城运事件32万余条,汇聚后的所有工单和事件信息实现实时“可调度”、全局“可管理”、全程“可监管”、多维“可分析”、全面“可评价”。
放眼南京全市,目前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及12个区级中心均已启动运行,实现数据为城市高效运行和精细化管理赋能。在栖霞区,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打造的“掌上云社区”在收集民情民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住尧化街道尧建新村的居民王红告诉记者,她曾在“掌上云社区”上发表一则意见,建议将小区广场上夏烫冬凉的不锈钢“大圆盘”换成滑滑梯、健身器材,一经发出便引来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注。两天后,这个碍眼的圆盘就被拆除。
一网管全域,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面对特大城市治理难题,“一网统管”是以数字智治促市域善治的有效路径。南京人口密度高、要素流动快、治理对象多、交互效应强,特大城市特点十分突出,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一网统管’,就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手段,聚焦全面反映各项数据的运行特征,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治理更便捷、运行更安全。”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基于归集的各部门数据和互联网数据,集成各类通信工具,实现了对城市运行的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事件处置和指挥调度。
为保障“一网统管”建设稳步推进,我市先后出台《南京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南京市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一网统管”建设的主要工作,建立市、区、街镇、社区、网格/楼宇“一网统管”五级应用体系,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件事”高效协同处置。
“南京‘一网统管’与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探究”课题组成员、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网统管’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有两大亮点,一是统一融合调度,将南京市各局办现有的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视频通信、数据通信等终端融合在一个平台,打通了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一线处置人员之间的语音、视频、数据、应用等通道;二是统一联动指挥,采用智能化手段,通过点、线、片、面相结合,实现更高水平的部门联动融合,提高部门联动处置的工作质效。”
目前,南京“一网统管”平台归集了政务数据356亿条、接入全市20多万路视频资源、形成30多个主题应用场景。还有海事、机场、消防等21个重点部门业务应用系统被接入这个“智慧大脑”,整个南京运行态势都可以“一屏感知”。去年底,“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公布,“江苏省南京市:‘一网统管’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成功入选。
顺应新形势,创造“一网统管”发展新优势
对南京而言,利用“一网统管”把城市运行“管”好远不是终点。将“一网统管”作为数字经济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进一步把数字产业“育”强,南京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2022年6月,南京创造性地引进华为作为城市数字化“合伙人”,联合成立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南京—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发布联合创新实验室2.0规划及感知标准,并启动联合实验室二期规划和建设,深化以“城市鸿蒙”为代表的基础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有力带动了相关技术企业落地发展。
以支撑平台培育产业生态,一系列举措已全面铺开。聚焦紫金山实验室、东南大学等核心资源,围绕未来网络、B5G/6G通信、网络安全等重大科技任务攻关,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围绕城市物联感知中心推进鸿蒙产业园建设,吸引物联感知企业和鸿蒙生态企业广泛加入;举办数字化发展大会2023(中国·南京)、南京都市圈“一网统管”高峰论坛,揭牌成立“一网统管”轻应用开发中心,发布南京城运产业发展……建生态聚企业,数字产业和数字治理正在南京“双向奔赴”。
改革没有完成时。业内专家指出:“为继续放大南京‘一网统管’建设效能,赋能城市安全韧性建设,应结合南京实际,学习比照先进城市‘一网统管’建设经验,在深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数字基础、场景建设、数字产业和城市生命体征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南京将在“一网统管”平台功能、场景应用等方面加大创新探索力度,聚焦“一体化”协同,放大三级数字治理体系效能;聚焦“实战化”应用,持续增强综合平台功能;聚焦“市场化”联动,发挥好联合创新实验室作用;聚焦“动态化”完善,不断丰富拓展应用场景;聚焦“产业化”牵引,更大力度赋能数字治理,努力在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