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
前不久,南京大蜻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叶新遇到一件令他喜忧交织的事——公司因经营需要计划拓展业务规模,但企业周转资金不足,现金流十分紧张。正当他发愁之际,兴业银行南京分行通过企业创新积分为公司授信300万元,让企业资金“转”了起来。
这只是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探索之一。
时间回到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南京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一年多以来,我市不断提升科创金融与科技创新的适配性,以“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推动科创金融改革走在前、做示范,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支撑。
全生命周期产品“谱系”,解决企业“钱从哪来”
科技创新“很烧钱”,南京普济生物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毛琳对此深有体会。2019年普济生物创立,尽管此前已经有十余年的技术储备,但仍需八九年的研发周期,企业才可能有产品投入市场。
在这段“最难熬”的时间里,企业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需要各种渠道的资金支持。“80多名员工,硕博占比超过七成,一年光研发投入就有3000万—5000万元。”毛琳说。
钱从哪来?融资支持十分关键。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科创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缺乏担保资金和抵质押物,与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不匹配。同时,科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研发资金投入大、技术转化周期长等问题。当前,绝大多数银行的科创金融产品本质上仍依赖于传统信贷模式,对于不少科技创新企业,信贷融资存在不敢贷、不愿贷的情况。
如何破题?南京强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联动,打造“宁科投”“宁创融”“宁科贷”“宁科债”“宁创担”“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全生命周期政策性科创金融服务品牌,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产品。
这让更多的银行敢于对外“借钱”。仅2022年、2023年,南京银行就累计向普济生物提供了两三千万元的授信额度,用于公司GMP车间建设及高通量PCR仪器平台、多靶标高通量检测试剂研发,帮助公司加速质量体系建设以及多个医疗器械注册。
统计显示,目前“宁科投”已引导设立子基金规模超过1300亿元;全省首创的货币政策工具产品“宁创融”额度达到100亿元、累计支持企业1.2万余家;“宁科贷”贷款余额近600亿元,年均增长20%;“宁科债”2023年以来累计新发行各类创新品种债券规模超176亿元;“宁创担”累计服务企业融资超220亿元。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5亿元,2023年累计完成知识产权质押金额99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入选国务院发布的自贸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
“家门口”优质金融服务,力争“扶上马”再“送一程”
不仅产品丰富,服务也更专业,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让南京很多科创企业感到“心里暖暖的”。
提起江宁开发区科创金融驿站,江苏天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周腾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此前因客户改变付款方式,导致回款进度变慢,该企业曾短期面临资金周转难题,好在江宁开发区高新园科创金融服务驿站“雪中送炭”。“驿站站点距离我们企业很近,经常上门询问需求,有一次上门知道我们有融资需要后,就‘量身打造’了贷款方案,3000万元短期贷款的资金很快就到账了。”周腾说。
2023年6月起,市科技局联合市委金融办、人行省分行营管部在全市范围内分批建设科创金融服务驿站,持续强化金融资源和科创资源高效对接,为科创企业经营、担保、融资等各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18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均已与银行、证券、担保、风险投资等各类主体机构形成互动合作,并聘任机构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常态化、定制化服务。
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如何打通金融服务触达科技创新的堵点?南京突出科创金融专营组织建设,打造“机构专营、模型专设、服务专业、产品专属”的服务格局,力争“扶上马”再“送一程”。
发挥“南京金服”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打造“宁企通”金融服务专区,通过“一站式”服务实现优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精准匹配;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功能,支持江苏股交中心积极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打造中小企业培育孵化综合服务平台、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和企业上市培育“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金鱼嘴每日路演”,打造科创企业常态化路演平台,推动创投项目与金融资本高效对接……以金融“活水”滋养创新,创新活力正在南京充分涌动。
“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政府部门很支持,金融机构很给力,干事创业的氛围很浓厚!”采访中,多位创业者、企业家表示,这是南京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带来的突出感受。
科创金融改革离不开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一起用力。南京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紧密配合,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宁集聚,努力营造一流科创金融发展“生态圈”。
为推进重大科研成果市场化改革,我市组建科技产业化战略投资和运营平台——紫金山集团,集聚10亿元“拨投结合”资金池,采用“拨投结合”模式帮助团队分担创新项目早期研发风险,促进科研成果完成“从0到1”的前期孵化,同时设立50亿元专项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研判、基金化投资路径赋能未来产业。
深化国有投资基金改革,省市协同构建产业、科技、天使和人才等四大系列基金,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基金投资决策机制、激励和容错机制,打造总规模20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集群,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产业科技创新。
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要“两条腿走路”。南京强化创新融资工具运用,落地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混合型科创票据,推出全国首单“科技创新”主题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发行全国首单支持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科创票据等。
良好科创生态正有力激发创新活力。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南京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24%;科创板上市企业16家;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414家,管理备案基金2218只,基金规模总资产合计为4246.67亿元,在全省占比均超过三分之一。
改革永无止境,南京仍在探索——设立金融法庭,全力构建“法院引导、多方参与、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南京经验”;对接在沪金融要素交易市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设立南京产融合作基地;推动南京都市圈科创金融改革协同,共建南京都市圈科创金融联盟……
这场围绕科技与金融的变革,正在南京持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