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安莹 王甜
在省内,异地就医、跨院就医都不用随身带胶片了,换家医院也不需要重新拍片……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普遍使用,全省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实现检查结果集中存储和互联互认。截至9月14日,我省1966家公立医疗机构接入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民营医院中有106家医疗机构接入。平台储存超过1.2亿份检查报告,居民累计查询超过750万次,医生调阅影像数据超过1200万次。
异地检查影像“云”上直接调取
徐州女孩小新今年11岁,前阵子就出现了月经初潮。在当地医院做了垂体磁共振检查后,发现脑垂体结构略有异常,疑似患有垂体微腺瘤。小新父母十分紧张,9月的第一个周末,一家人带小新赶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医。
“来之前我们还担心很多影像检查都要重新做一遍,没想到现在不需要了。”小新的妈妈沈女士告诉记者。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生获得授权后,不到3秒,就在电脑里直接调取小新在老家看病时的影像资料。接诊医生看过片子后很快得出结论——这是儿童发育中的正常现象,目前无需过多干预。沈女士松了一口气,“这个平台太便利了,不仅方便医生看病,还能让孩子少‘吃辐射’。”沈女士说的平台就是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
“传统的医学影像主要是胶片,这是静态的影像,信息量是有限的。而用‘云胶片’取代传统胶片,厚厚一叠影像报告可以放在‘云’里。更重要的是,‘云胶片’的清晰度更高,原始素材更丰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主任杨明介绍,儿童和青少年是辐射损伤的敏感人群,应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影像检查。“我们医院还在诊断报告左上角添加一个二维码,患者扫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后6位,就可以直接看到我们医院的影像报告,方便患者跨市、跨省就医。”杨明说。
从2021年9月起,江苏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全省公立医院试点建设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进驻平台的医疗机构给患者做完影像检查,在出具影像报告后的1.5小时内,系统会自动将检查的完整信息上传至该平台。此后,不仅医生可以跨院调取影像资料,患者通过“江苏健康通”微信公众号,也能看到数字影像和报告等。
规范标准确保“云影像”质量过硬
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门诊患者影像储存年限为15年,住院患者保存30年。很多居民也关心,如何确保“小医院”上传影像质量也能达标?
9月10日,溧阳市市民郑女士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做胸部CT时,发现右肺下叶有7毫米大的磨玻璃结节。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查询后,医生发现郑女士一年前在溧阳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拍过胸部CT,“平台中的图像是医学影像专用格式,该格式的电子图像可进行缩放、对比度调整和影像数值测量,基层医院上传的影像标准也完全符合规范。”南京市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王同兴说,通过比较,未发现郑女士的病灶有明确变化,郑女士可以一年后再进行CT复查。
“以往,外地患者会带当地医院的胶片报告来我们这里复查。但如果病灶比较小,光靠医生的眼力判断,误差就会比较大。”王同兴解释,当地医院报告与本院报告对比起来较为困难,加上如果不能妥善保管,胶片可能霉变、粘连,也影响医生读片效果。患者来医院后,通常要重新进行胸部CT检查。
省卫健信息中心副主任唐凯介绍,为保证全省各医疗机构上传的影像质量,省卫健委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规范接入平台数据标准,保证全省影像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如今,只要拍一次片,江苏省内任何一家接入平台的医院都能够调阅完整的医学检查影像。
海量数据助力更多场景应用
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正感受到云影像平台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国家医保局在其官微上为江苏的影像“云”算了一笔经济账:省卫健委牵头统一建设云影像平台、统一购买云存储服务,按照政府采购云存储服务的合同价计算,单张检查影像的数据“热存储”成本每年不超过0.2元,全省每年减少医疗机构新增购置存储设备及设施运维费约3.6亿元。据统计,去年,我省影像检查6100万人次,重复检查人次占比为7.4%,每年重复影像检查超过450万人次。云影像平台启用后,预计全年可减少重复检查费用约20亿元。
唐凯透露,如今江苏的云影像平台数据量一年大约5PB。海量的数据,如何进一步激活和开发?唐凯表示,影像资料上“云”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可以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为医疗机构研究不同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发展规律、治疗策略等提供参考。
下一步,在大数据支撑下,江苏将积极推动影像数据智慧化应用,增加医疗服务产品的供给,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智能。未来,江苏还将把个人健康体检数据、日常化验报告数据、健康档案数据等全部汇聚到“云”上,患者打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查阅本人的健康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