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改革开放 > 淮安 > 正文
淮安市创新机制唤醒低效闲置用地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仇惠栋 实习生 徐芷晗

“我们最愁的不是开拓市场,而是寻找生产场地。”淮安展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屠灿红如是说。这家专注硒鼓鼓芯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老厂房里加了3条生产线,每月产量也就400万支出头,在手订单却是700万—800万支。

如今,这家企业顺利“吃下”了一墙之隔的淮海半挂车地块37.8亩地。“去年4月25日拿地, 5月‘五证联发’,6月10日开工,如今3栋新厂房主体已封顶,年内就能生产。”屠灿红感慨,关键时刻政府出手又快又准,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土地腾挪之间,淘汰了落后产能,让像展德这样的优质企业大展拳脚,也让陷于困境的企业实现‘断尾求生’。”清江浦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敏东介绍,目前该园区已经收储69块土地共计3465亩,占园区面积的36.78%。去年该园区新开工21个工业项目中,20个项目均为存量空间盘活。

闲置厂房“腾笼换鸟”,低效用地“化零为整”。2023年,清江浦区荣获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立足主城区的资源禀赋,这位“模范生”对低效闲置资源给出了自己的界定——产业上不符合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都市型工业的;近三年亩均税收不到6万元/年或亩均开票收入不到200万元/年的;产效上已竣工2年以上,但投资强度不到协议条款约定标准70%、设备投入不到50%的。

“凡是符合以上任一情况,即属于低效闲置资源,根据不同地块情况,探索出政府征收、国有平台收购、企业置换、司法拍卖、协议收回等处置方式。”清江浦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建立了“政府+专家”科学决策机制,专业指导组提出处置意见,司法局对工作流程进行合规性审查。

“腾地”只是破局,“整地”才是关键。淮安市要求,每个区县都要有500亩以上的连片“熟地”,为重特大项目“虚席以待”。金象路两侧分布了为钢厂配套的小散企业18户,亩均税收不到2万元。通过国有平台收购,该地块道路两侧全部推平,清江浦经济开发区在这里腾出300多亩工业用地。“零敲碎打”难成气候,最终决定取消横亘之间的金象路,实现了500多亩工业用地拓界连片。

变“项目沿着道路走”为“道路跟着项目走”,这一思路转变的背后,是园区打破原有土地权属界线,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将零散地块进行空间置换的积极尝试。用地上变得“锱铢必较”——针对内部道路冗余问题,内部道路路网密度减少4%;针对绿化带占用产业空间问题,韩侯大道绿化带宽度由50米调整为30米,增加产业空间约150亩……

闲置低效用地的盘活既涉及相关企业根本利益,处置过程中还涉及大量资金流转和对现有制度政策的突破。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矛盾纠纷甚至廉政风险。清江浦区建立了“容错纠错+嵌入监督”风险防范机制,让奔波在一线的干部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采访中,有两份文件被受访者高频提及。根据《淮安市实施重大项目风险报备操作办法(试行)》《清江浦区关于建立靠前保护干部“白名单”制度的实施办法》,清江浦区明确,将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中涉及的重大风险事项向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进行风险报备,对经集体决策、出于公心、未谋取私利的事项视为合规决策。

8月10日,淮安市空间要素治理提升工作推进会召开,释放了鼓励改革先行先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会前,大家来到清江浦区金象路片区实地观摩。现场报出的一组数据振奋人心:“新空间”招商门槛水涨船高,容积率从1.0调到了1.6,投资强度要求从300万元/亩提升至600万元/亩。如今,该园区新上项目投资强度平均在805万元/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表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切实把空间要素治理提升作为事关当前和长远的战略性任务来抓,聚焦重点关键,持续攻坚突破,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淮安市委强调,在具体推进时要坚持治理全链条,要把握好“治”与“招”的关系,把招商引资贯穿始终,以招商倒逼治理提速,做到“四个不能”:一是不能为治而治,导致盘整出的土地长期闲置;二是不能为了体现治的成效,盲目落户项目,导致形成新的闲置低效用地;三是不能因为一时没有项目就不抓治理,导致项目来了无处可落;四是不能因为自认为现在还不缺地就不抓治理,导致给后人留下包袱。

责编:马丽花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