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蔡雨萌
通 讯 员 张传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淮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全国首创“老兵调解”工作法,积极推动优秀退役军人成为服务社会治理的骨干力量,以“战友情结”化解“矛盾心结”,搭建起矛盾纠纷化解“连心桥”。
兵事尽管,搭牢建好“工作室”
调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做好新时代调解工作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际行动,是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淮安创设“老兵调解工作室”,起源于2018年3月。“成立‘老兵调解工作室’,选择优秀退役军人担任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工作顺应形势发展的形式创新,也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新模式。”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冬梅说,老兵做调解员,工作室就有了“兵味”,在当好社会治理“前沿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亲和力。
如今,像这样的“老兵调解工作室”已然遍地开花。我市在县(区)、镇(街道)全面建立服务退役军人的专门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人民调解室,实现“老兵调解”组织网络市域全覆盖,目前共设立“老兵调解”组织(窗口)748个。同时,从标准建设、职能定位、规范运行三方面着手,确保将服务退役军人的调解组织打造成退役军人心理情绪疏导站、维护权益保障站、法规政策宣传站、诉求反映联络站。
“小堡垒”发挥“大作用”。我市将老兵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建立属地管理、分级受理、逐级办理工作机制,配套实施专家会诊、个案跟踪等措施,对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建立多元调解机制,提升退役军人纠纷调处质效。近3年,全市化解涉及退役军人矛盾纠纷4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信访受理办理量连续3年呈现明显下行趋势。
兵事兵解,选优配强“主攻手”
“谢谢老战友,没有你的帮忙,我们一家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淮阴区某村村民老何拉着调解员王海林的手舍不得放。如此动情的一幕,发生在“老兵调解工作室”现场。
原来,老何退伍后被分配到邻县一所学校,二十多年来一直住在学校宿舍。退休后,按照规定老何必须搬离。可回到老家一看,老房子破旧不堪。老何准备把老房子拾掇拾掇,村里却不允许他修缮施工。
这可急坏了老何。听说区里有个“老兵调解工作室”,老何急匆匆地直奔区里。负责接待老何的王海林听了老何的烦心事后,立刻对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老何的老房子原本已被纳入拆迁范围,为防止原住宅面积有改动,村里决定在拆迁之前禁止对拆迁范围内的房子进行任何施工。王海林一边向村里解释老何的特殊情况,一边做老何的思想工作,劝他仅对房屋破损部分进行维修。经过苦口婆心、以兵心换兵心的劝说,老何的心结被慢慢打开。
在淮安,像王海林这样的老兵调解员还有1100多名,他们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据悉,我市按照“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自愿参与”原则,采取集中选聘的方式,从退役军人中聘任政策理论强、群众威望高、熟悉政策法规的“兵法官”“兵检察官”“兵警察”“兵律师”“兵教师”担任老兵调解员,发挥老兵身份认同优势和技能专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选配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老兵调解队伍。
兵事法护,激活凝聚“新动能”
为退役军人开展心理疏导2020次、政策解读6219次、法律咨询11269次、帮助就业463次……无论酷暑严寒还是雨打风吹,“老兵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们,不停奔走在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把情感贴近战友,用脚步丈量民生,用真情化解纠纷。
为了让调解员开展工作更加高效、顺畅,我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老兵调解工作室”工作制度的通知》《退役军人纠纷分类分级精准解决实施办法》等文件,从制度层面推动“老兵调解”工作,在全市上下营造“有纠纷找老兵”的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我市在系统总结淮安“老兵调解”实践经验基础上,启动实施“护戎江淮”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普法宣传、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困难帮扶等举措,以实打实的举措服务人、激励人、打动人、感召人,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固根本、稳预期、促长远。
“开展‘护戎江淮’三年行动计划,既是顺应基层社会治理形势发展需求的有效路径,也是紧跟基层社会快速发生的新变化,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的长远之策。”杨冬梅表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在用好“老兵调解工作室”平台的基础上,做优、做实、做好‘护戎江淮’三年行动计划,构建起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退役军人事务领域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