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懿
季夏时节,热浪翻腾。横林电子科技产业园内,看园区、探厂房的企业络绎不绝;临近的宋剑湖创新智慧港,近40家企业满产运行,亩均税收从此前的2万多元增长到40万元。
产业园“热起来”,正是常州经开区拓展发展空间、加速动能转换的写照。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常州经开区近年来锚定“苏南智造新高地、开放融合先行区”定位,持续推进老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工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改”)、企业股改上市(“股改”)三项改革工作,全面激发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活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做全市高质量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工改”:再造产业发展空间
“入驻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后,厂房面积增长了3倍,除了办公和生产,还有了充裕的研发测试空间。”常州思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建良说,该产业园的前身是村级的鑫泰工业园,综合配套差、企业“小散弱”、亩均效益低。
低效工业园曾贡献了常州经开区80%的工业产值,如果延续,不仅低效,更挤占新兴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而拆除旧园区涉及复杂的历史遗留和多方利益。为再造发展空间,2021年起,常州经开区全力推进“工改”攻坚战,依托“一园区一特色一品牌”打造25个园区,推动产业从“低端粗放”转向“高端精良”。截至目前,全区域完成土地整理近466.7万平方米,新建现代化产业园区16个,建成高标准厂房165万平方米。
“低效土地资源被唤醒,推动了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万洋众创城总经理毛宏明算了一笔账:万洋众创城占地28.7万平方米,规划了多层厂房、产业研发用房、人才公寓、中央食堂等,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相当于31.3万平方米产业用地被腾挪了出来,亩均税收将由不到1.5万元提升至30万元以上。
腾笼迎俊鸟。宋剑湖创新智慧港招商经理蒲蓝介绍,园区主要招引新材料、智能制造、半导体等企业,对符合产业方向、成长性好的企业,还提供债权和股权融资服务。
“村改”:塑造美丽乡村风貌
农房换别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横山桥镇芙蓉片区的居民最有发言权。走进芙蓉湖畔雅苑,连片的中式别墅错落有致,被称为“常州最美民居”。
一水之隔的周刘家村也因“村改”受益。220平方米和310平方米两种户型,村民只需承担少量资金就可住上,燃气、管线、河道治理以及公共基础设施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夹杂在村里的企业都被搬进了工业园,村里零散地块‘小田变大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户生活品质。”横山桥镇镇长程金介绍,自2015年起,全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点,释放宅基地改革试点政策红利,有效实现土地提效、农房提质、环境提优。
借助“村改”契机,常州经开区对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科教文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融入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特色田园等建设,让功能分区更明晰、城乡环境更优美、百姓生活更富裕。如今,成功创建4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
横山桥镇双庙村党总支书记岳阳波介绍,早前村里土地零星分散,屋舍像翻倒了的棋子散落在各处,水田、水塘、撂荒地像一块块补丁。通过“村改”,还腾出2.3万平方米用地。村里正谋划自建区二期项目,建设公寓楼和联排小楼,满足村民的不同诉求。
“股改”:打造企业上市梯队
攥指成拳、破旧立新。近年来,常州经开区以改革为导向,大力推动企业股改上市,目前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股改企业139家。
“一批龙头企业的壮大,带动了高新项目、科创企业和优秀人才的集聚,激发了整个区域的创新创业热情,最终形成了良性的上市氛围。”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彭佳元说,呼应常州“龙腾计划”,常州经开区全流程优化了“股改”、上市、融资政策,为拟上市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常州市百亿达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丁金虹透露,企业去年3月完成“股改”,7月份就收到区里发放的150万元“股改”专项资金。这笔费用不仅覆盖了“股改”的中介成本,还为企业搭建了一套信息化系统。宏达数控总经理王小成告诉记者,常州经开区今年发行了全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企业以机床用夹具、刀架等专利为基础资产提供质押,获得融资款项1000万元,比找银行融资的利率至少低30%。
常州东部民间资本雄厚,但多数“创一代”拥抱现代资本市场不够主动。为此,常州经开区持续举办“宋剑湖论坛”,请来业界大咖交流信息、对接产业和资本;设立“宋剑湖商学院”,定期为企业提供系统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培训:搭建“宋剑湖地方金融行业联盟”,推动“政企金”交流合作,助力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脱颖而出。